展览前言
Exhibition Preface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艺术家喜爱的创作母题。在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方式之后,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被进一步激发。中国艺术家们在作品中不断重温和思考中国先民认识世界的初心和方法,获得历史人文民族情感的感悟,传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将这份自2016年入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播至全世界。
二十四节气蕴涵了中国远古先民们对时间的独特认知,对于天气、自然物候的观察并总结成为系统的知识。由观测具体的形象进入可推理的抽象化时代,并且经过抽象化上升为关于时间的理论。这是中国人对于自然宇宙观察与体认的结果,是人与自然和谐互动中对生命节律的深刻洞察,对农业生产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自然景观中的“时刻”意义,反映时令、气候、物候在回归年和朔望月构成的阴阳合历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朴素的“存有连续”的哲学观,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
《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人类对于天、地、植物、动物的观察衍生发展出各类知识,艺术创作也反映了这种知识生成的方式。当代艺术家以二十四节气主题创作,抓住节气的独特习俗,通过人物活动结合天地之间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展现“天地节而四时成”,传达了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顺应天时的中国哲学思想。在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之外,还有宇宙中的星辰周期性确定地循环、守信而至,重新开启四季地轮回,人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人类文明就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时空秩序中生成、发展。
小暑节气标志着盛夏时节的来临。炎炎夏日,也是大自然生机勃勃、万物竞相生长、草原欣欣向荣的时节,我们精心遴选了二十四节气主题作品在内蒙古美术馆展出,期冀与观赏者们共同体悟对时间、对自然的敬畏,迎接美好的春天。
策展人 岳洁琼
2024年6月
部分展览作品
二十四节气
徐海
34x61cm
纸本水墨
2021
“重生·中国节气”系列古瓷承具
林存真
古瓷、天然大漆、树脂、金箔
2020-2024
二十四天心
张凡
尺寸可变
珍珠、紫铜鎏银、鎏金
AR交互设备
2022
高文谦
尺寸可变
影像作品
2016集体创作
三山五园二十四节气海报设计
刘钊 朱奎 张辰明 顿经晶 陈一玮
陈月 宋霈霖 杨翕丞 戴乐源 李芷沐
尺寸可变
半透纱
2023
时令小食
王之言
25×252cm×2
纸本设色
2018
四时代序
彭笑贤
145x38cm
石头
2023
二十四节气
邱志杰
63x80cm
摄影
2006
丘挺、李丽莎
30×25cm
绢本水墨
2018
马菁汝
60x80cm
布面油画
2022
李洋
135x68cm
纸本水墨
2020
岳洁琼、卢征远
尺寸可变
AR 3D 心理交互体验
2021
集体创作 艺术统筹:康蕾
120x120cmx4
综合材料
2023
章燕紫
60x42cm
宣纸水墨
2021
天坛
刘丽萍
23x31cm
水彩
2020
城市——惊蛰之一
周吉荣
64x48cm
丝网版画
1993
二十四节气足迹
苏勇
40x40cm
数码水彩
2018-2019
立春
蔡梦霞
50x7cm
纸本
2024
马路
二十四节气纂刻月
2x2x5cm
青田石或寿山石
2022-2023
初夏·煦风
苏百钧
218x148cm
中国画
2022
谢青
90x60cmx3
绢本
2021
小暑
王少军
53x53cm
水彩
2018
云之光——小满
吕越 金小尧
尺寸可变
化纤布料
2021
立夏·斗指巽·阳气外盛
孙博
155x110cm
岩彩
2020
立夏
马佳伟
480x80cm
布面油画
2023
小暑大暑看荷花
苏海江
109x79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0
乐园.2019浮光掠影
康蕾
200×280cm
坦培拉
2019
周岚
70x50cm
摄影作品
2019
王川
112x280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08
盼·小寒
周思旻
14x25x26cm
超轻黏土、水彩
2020
张伟
85x64x143cm高
综合材料
2018
静安
李文峰
120x180cm
绢网水性材料
2023
五百笔 #72
邬建安
137x180cm
纸本水墨彩墨剪纸拼贴
2019
潮州·立春雅集
集体创作艺术统筹:康蕾
120x120cmx4
综合材料
集体创作艺术统筹:康蕾
140x200cm
综合材料
2021
西宁·夏至雅集
集体创作艺术统筹:康蕾
120x120cmx4
综合材料
2023
集体创作艺术统筹:康蕾
120x120cmx4
综合材料
2021
武汉·霜降雅集
集体创作艺术统筹:康蕾
150x400cm
综合材料
2020
集体创作艺术统筹:康蕾
140x200cm
综合材料